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给服装制造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已毋需赘言。自5月1日起生效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加剧了这一阵痛。
“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实行每周6天工作制,法定节假日不休息。”日前,为索要加班费和经济补偿金,北京阿瑟斯服装专卖店导购、领班、店长等11人,将东家智威服饰罗定有限公司告上东城法院。截止记者发稿时,该案件还未最终裁定。
然而,阿瑟斯服装专卖店11名员工的维权之路并不孤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拿起法律武器,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称,“这场劳资博弈已到新的临界点。”
劳动争议激增
今年年初,当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曾提醒:“南方的制造企业必须准备好两笔钱,一笔是大钱;一笔是小钱。小钱是准备打官司的钱,赔员工的钱。99%的企业将来都有官司要打,将来都要赔钱”。
不久后,这句看似夸张的话就得到了印证。据了解,今年一季度,全国各地尤其是广东、浙江等劳动力密集区域,劳动争议立案数呈“几何数增长”,争议重点多集中在劳动关系、社保缴纳、工伤医疗费等,劳动者胜诉的比例略高于用人单位。
“今年是劳动法实施年,劳动法律被关注的程度大大增加,很多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了自己的权利,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在一定时期内必然显著上升。”黄乐平说,随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5月可能会出现劳动争议“井喷”。
公开资料显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一部解决利益争议的劳动保障程序法,适用的争议类型主要是:劳动关系的确认、劳动合同的签订修改和解除;除名、辞退、辞职、离职争议;因工作时间、休假、福利、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引发的争议以及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支付产生的争议。
“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每周6天工作制。”一位业内人士坦言阿瑟斯服装专卖店的工作时限实属行业普遍现象。
“纺织服装类劳动力密集行业是劳动争议案件的重灾区。” 黄乐平建议,新《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之后,面对员工维权意识的觉醒,纺织服装企业主们不能再存侥幸心理。
新法“撑腰”维权
浙江绍兴一家纺织企业的营销经理透露,当地一些纺织、印染等企业加班加点的现象也较普遍,但已有部分职工找到相应证据,并打算5月后将企业告上法庭,以讨要加班工资。
由此看来,这部刚刚出台的新法,业已承载了不少人的期望。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诞生是广大劳动者的福音。”北京市君林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朱军林说:“最明显的就是新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这对众多弱势劳动者来说,大大降低了劳动者的维权成本。”
“新法还把劳动仲裁申请时间由60天延长到1年,而仲裁期则由90天缩短至60天,部分案件还可以实行‘一裁终局’。”朱军林补充说,“‘一裁终局’的情形包括了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同时,新法还规定,因拖欠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限制。朱军林解释,“就是说,只要劳动者没有离开用人单位,哪怕是10年前单位拖欠的工资也可以通过仲裁要回来。”
“新法着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违法用工的企业形成压力,增加了不规范企业被诉的可能性。”在黄乐平看来,劳动仲裁争议案件大幅上升的现状,一方面反映出员工维权意识高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企业用工及管理机制的缺陷。
“阵痛的承担者往往是不守法的人。”梁晓晖指出,劳资双方的矛盾是目前纺织服装不少企业生存状态的缩影。长期以来,低工资、高强度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劳动者的抵制,而企业也要为此付出更多的法律成本。
就近期此起彼伏的劳资诉讼,某男装品牌人力资源主管流露出担忧:“企业需要尽快调整,以应对局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