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半年来的服装行业和企业,最大的特征莫过于“不景气”。企业老总们在说“日子不好过”,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都在说企业“利润降低”、“亏损面加大”,纺织企业有如“过冬”。而在笔者看来,大批企业生存危机的背后,是来自各方的经营压力:
人民币升值步伐迅猛
从今年来的形势看,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2007年全年累计升值约6.9%,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升值约6.42%。3月底至5月中旬接近平稳震荡;4月份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速度明显放缓,仅升值0.27%;5月份升值0.76%;6月份以来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升值周期,1月内即升值1.28%,连连创下历史新高。7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82,报收6.8128,单日升值幅度为102个基点,连续第五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日前发布调研报告显示,只有不到30%的出口企业能承受4%以上的人民币升值幅度,44.5%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所能承受人民币升值幅度在2%以下,能承受6%以上的企业占比为零。调查显示,6.5是国有出口企业能够承受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生死线。
通胀压力依然很大
有观点描述,中国正经历1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上升压力,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预计全年通胀达7%左右。
笔者相信,对于企业而言,通胀是利弊互生,是一场生存智慧的考验,优胜劣汰之后,剩下的必定是优秀企业。本轮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是货币流动过剩,实际上是一次财富的再分配。
利好:第一,通胀使企业的收入增长;第二,通胀使企业的实物资产价值增加,而负债相对贬值;第三,在通胀情况下,一些资金能力较差的企业将会面临倒闭的危险,这为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提供了收购的有利时机。
弊端:第一,通胀通常伴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企业成本增长;第二,政府通常会使用提高利率的方法来抑制通胀,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第三,通胀使企业的应收账款贬值;第四,增加长期投资风险。
从紧政策加剧资金难题
资金缺口已成为困扰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难题。不仅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大企业由于国家信贷政策的调整和生产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流动资金也存在一定的缺口,近期飞跃的资金链危机便是一个典型实例。
去年以来,国家多次提高贷款利息和存款准备金率,目前人民币贷款利率半年期达6.57%,一年期为7.47%,三年期达7.56%;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7.5%。近期一项调查显示,银行家判断货币政策“过紧”或“偏紧”的比例达66.1%,为2004年调查以来的最高值。
中国第一纺织网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贷款紧张已成为当前造成公司经营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贷款更是难上加难,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然而目前,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金额仅为14.7%。正常的融资渠道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天方夜谭”,地下钱庄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然而高额的利息只会让他们身陷其中,无法脱身。
《劳动合同法》加大用工成本
从立法的初衷来看,《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是要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实现劳资和谐。长远来看,大方向是好的,然而短期内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显而易见。大型企业、国企及社保缴纳规范的企业基本没受影响;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中小型民企受影响较大,由于中小型企业间激烈的行业内竞争,企业难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完全转移成本压力。
中国第一纺织网此前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36.36%的企业表示此法实施后,用工成本增加了20%以上。浙江台州某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老总表示,目前公司员工总数有1万多人,如果实现四险一金全覆盖,需要增加费用1400多万元,加上提高工资水平需要400万元,累计用工成本增加1800万元,占公司全年利润的27%。
油电价格上调带来成本压力
6月20日起,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7月1日起,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这是我国近11个月以来首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也是4年以来价格上调幅度最大的一次。
据中国第一纺织网测算,电价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纺织全行业一年用电负担增加约37.5亿元,这一支出约占2007年行业利润总额的3.2%。化纤业一年增加用电负担约5.55亿元,占2007年化纤行业利润总额的近4%,成本直接增加24.3元/吨。棉纺行业一年增加用电负担约12.88亿元,占2007年棉纺行业(不含印染)利润总额的4.18%。其中,纺纱企业一年共增加用电负担10.5亿元,吨纱用电成本(折标)平均增加约30元;坯布生产企业一年共将增加用电负担约2.38亿元,百米布用电成本(折标)平均增加约0.35元。
由于棉纺企业原料及产成品主要通过公路运输发送,此次油价大涨近20%,运费成本必定会增加,上涨运费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一部分成本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仍需要棉纺企业自己消化。
美国次贷危机波及纺织业
美国作为消费主导国和中国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国之一,消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长。中金公司的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消费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两年内累计下降5-6个百分点。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前局长李德水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带来了三方面影响:
第一,美国实行低利率政策,美元贬值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大量流动资本涌向商品市场,加大了中国的进口成本;
第二,美国消费疲软,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导致中国的出口受挫,同时也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第三,次贷危机使金融机构和投资银行的资金链急剧紧张,但同时国际资本市场上流动性严重过剩,出现了整体流动性过剩和局部流动性短缺并存的局面。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逐渐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