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震惊全球,给所有的中国同胞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面对灾难,整个服装行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抗灾救灾之中,纷纷捐款捐物表达爱心。 在大灾之后,中国服装协会立刻召开紧急工作会议,制定出“中国服装协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中国服装协会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积极组织募捐活动。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也在机关内部开始为灾区捐款。并且,紧急联络部分设计师为灾区援助衣物。 面对天灾,本土服装、服饰企业的捐助行为表现得更足异常的活跃。尽管众多企业在接受采访时,通常将这种捐助行为归结为企业社会公民责任的层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家们人性关怀的感性因素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在很多企业中,第一个站出来号召捐款、甚至前往灾区援助的往往是这些服装企业的负责人或者是创始人。“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援助方案–援助现金+实物–组织内部员工捐款”成为众多企业援助行动的普遍形式。并且很多企业援助的物资和现金额度,更是在两周之内不断地刷新。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强,越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地震灾害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但震不垮我们的意志。地震灾害地区,受灾群众在失去家园露宿街头之时,迫切需要御寒衣服棉被。面对失去亲人的那些孤儿悲恸目光,我们服装纺织行业岂能袖手旁观。”一位平时少言寡语的企业家在谈到灾后援助之时,说出了发自肺腑的诗意感言。 除去自身对于灾区的援助,众多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停下手中的订单,加班加点地进行灾区紧缺物资的生产。目前灾区奇缺物资之一是帐篷,整个灾区至少有上百万顶的需求量;其次,灾区人民还需要有衣穿(含夏装、秋冬装),有被盖(带被套,含毛毯、毛巾被)、还需要鞋、袜、婴儿用品、口罩等物品。并且当人们生活安定下来后,对这些产品将有更大需求。同样,灾难过后紧接着的是重建,灾区对纺织品服装、家纺产品、非织造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如何及时地保证灾区群众的衣和住,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当前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对“高压下谋求创新”的整个行业而言,也是一个新课题。 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实现的一次精神动员、品格塑造和组织提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做出的快速反应,让纺织服装行业充分意识到,在中国,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行业团体正在形成。社会责任是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软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