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盛世,国富年丰,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综合国力日趋强大。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这盛世背景下,突发事件不断出现。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不平静的一年。从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可以看出,我们面对的既有天灾又有人祸。面对着一些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我们不应该只是陷于无奈的被动,应该积极地主动预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先哲们早已经给了最好的阐释。
地震来临时我们做了什么
地震发生后,逃生是人的第一反应,但是对专业市场来说,作为一个人员密集的场所,人员一下子无序的涌向出口就有很多问题,一是慌乱中的拥挤,甚至踩踏;二是能否找到安全出口。这时候有序地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地震发生后,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赶快跑出楼去,因为对于市场很熟悉,我们直接就奔向了安全出口,一些顾客也跟着我们跑,大家都很慌乱,随后市场里就开始广播疏散,我们看到保安都跑向安全出口,打开了所有的安全门,然后指挥大家疏散,所有的电梯都关了。到了楼下10多分钟,才看到市场的管理人员下来,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坚守到了最后。”株洲市中国城的商户战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在成都九龙广场,地震发生后,所有的值班人员都到了指定岗位,保安全部到位,市场领导开始有序指挥疏散。九龙广场的宋峰先生介绍说,他们每年有两次的消防演习,加上今年上半年又一次市场突然意外断电,当时打开所有的应急灯,有序组织,10几层的大楼在20分钟内就全部撤离。所以,这次地震,他们的应对也很从容。
在陕西,西安多彩集团,在余震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各市场除派专人值守电话外,其余管理员由公司领导、经理领导带队,全部到现场指挥、执勤,牢牢管控重点部位。由于公司行动迅速,措施得当,较好保障了治安秩序和商户人身财产安全,未发生一起踩踏事故,赢得了商户的好评和赞扬。
以行动回应灾难的警示
尽管很多事件我们还无法预见,但是对于我们可以想到的灾害,我们还可以有预防和应急预案。从目前来看,可以预见的灾害无非自然和人为两种。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地震、台风、雷击等,人为灾害包括治安事件、恐怖活动等等。针对这些都要有相应的应对方案。
首先,市场的建筑设施是安全的基石。今天,中国的老市场改造工作基本结束,新一代的市场都是在新形势下按照现代化要求建立的,而且各具特色,在硬件上和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里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就会显现出来。诸如市场内的布局是否合理,建筑的防震性能是否符合当地的要求?
这次地震发生后,离震中90多公里的成都,很多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专业市场也受到了影响,在城北的大成市场建筑出现裂痕,而位于市中心的九龙广场却没有明显的损坏。这可以看出建筑本身抗震性的差别。
另外,专业市场的防火、避雷设施是否完善?强度是否足够应对大的台风还有一些其他的自然灾害?另外,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指示标识是否明确清楚,导引指示标牌是否完备?安全通道的设置是否能够满足当地客流的需要?这些我们在前几期的《规范》报道中都逐一做了说明,市场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
其次,市场相应的应急管理一定要完善。不仅要做到有章可循,还要能够严格落实,比如,专业市场除了消防外应该有其他灾害应急的演习;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物业管理方对于市场和商户的财产安全要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全;领导在第一时间里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指挥控制中心要及时准确传递信息。
特别是对于涉及治安性案件带来的损害,现在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认识。比如今年南方雪灾,在广州大量旅客滞留火车站时,白马服装市场就受到冲击,连卷帘门都无法关上。这种情况下就要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从自身做起,主要是对于财产的安全要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再次,专业市场还要采取各种措施教育广大商户,争取充分利用社会保障资源。在平时就要做好商户的安抚工作,劝解他们及时办理相关的财产保险,使得灾害发生时把损失降低在最小程度。
专业市场应急方案亟待完善
中国改革开放仅仅30年,市场的发展由最早的地摊式、大棚式发展到今天的楼宇式。由于这30年中中国罕有大的地震发生,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讲,地震仅仅是存在于人们意识里的一个概念。在一切形势大好的前提下,各专业市场对于安全防火重视的多些,但是,对于地震的预防和应急就显得明显的不足。从前面看,一些市场还能够积极应对,但是可以看到更多的是一种无序的状态。这就告诉我们,在市场里成立应急组织,制定一个完整的应急方案势在必行。
在震前、震中、震后专业市场都应该有所作为。特别是震后,要针对地震对人们心理影响较大的实际情况,及时向商户通报地震的有关情况,对大家的恐慌情绪进行安抚,积极做好防御震灾知识的宣传,利用广播、报纸等方式帮助员工掌握防震、抗震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
这次地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痛定思痛,行动起来严格落实《规范》已经势在必行。在《规范》中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也制定了详尽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专业市场在这次地震过后展开反思时,应该行动起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