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期依靠低要素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依靠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日前,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在“第六届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上表示,在外部需求放缓、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面临着空前挑战。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对于外贸企业的困境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他在会议上指出,一季度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速同比下降20.6个百分点,服装、纺织、鞋帽、箱包等行业的出口增速放缓。企业对二季度以后的订单都“不太敢接”。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印证了两位权威人士的判断:我国一季度贸易顺差3年来首次下降。3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为134.07亿美元,较上月增加48.52亿美元。至此,一季度贸易顺差为414.1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回落10.8%,这也是第一季度贸易顺差近3年以来首次下降。
专家表示:“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达到6.5时,将有25%~30%的纺织企业被迫转型。这个转型包括淘汰、缩小规模。去年担心的问题可能是贸易摩擦。”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如果今天主要担忧如何减少企业破产,那首要任务则变成了帮助它们存活下去。” 他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中国就业带动作用大,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中国作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不可能在中短期内完全放弃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