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业的中游产业––化学纤维2008年的中国地区增速将会明显放慢。 昨天,在2008“中国杭州化纤论坛”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郑俊林向表示,受到下游纺织品业务增速放慢、业绩不景气以及原油价格等多个因素的制约,我国化纤的发展将会明显减缓。 郑俊林说,人民币升值以及产业出口等原因,造成了我国纺织品目前的盈利和出口情况不佳。 据资料显示,今年1~2月设限类纺织品签证总额为12.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67亿美元下降15.03%;而同期签证单价为3.84美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单价的4.08美元/平方米,下降5.83%。 郑俊林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份报告:去年纺织全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5.21%,为2552.12亿元;其中1到3月下降最为明显,为390亿元,环比下降15.45%。 郑俊林说,纺织品需求的降低,是化纤产业增速放慢的最核心原因。 在原油价格一年内大幅上涨60%的前提下,更应该注意到,中端化学品的价格传导未必如人们所预料。 以纺丝的产业链条为例,原油–PX(对二甲苯)–PTA(精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聚酯切片–纺丝,去年就发生了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原油价格大涨之后,乙二醇在去年9月之后的2个月大涨40%。 “当时生产乙二醇的一个沙特工厂发生了爆炸,价格突然从8120元/吨,上涨到了13000元/吨。但是,同为聚酯切片原料的PTA,价格却从8100元/吨左右回落到了6100元/吨。” 郑俊林说,这就是下游产业承受力的问题。乙二醇的价格没办法下来时,另一个同为原料的产品,如果也飞速上涨,那么下游聚酯切片生产商在现金流不足的情况下,肯定承受不了,最后就会停产。所以,必须有一个产品让路,寻求一个平衡点,这就是导致PTA价格走软的原因。 中国化纤信息网的内部人士则分析说,以国内PTA报价显示,2007年1月,该产品国内价格大约维持在每吨8200元到8700元内浮动;但到了12月,价格回落到了最低6872元/吨,可见其差距之大。 这位内部人士还表示,PTA大幅下降的另一个因素是供求关系。 PTA产能在2006年大幅提速,结果2007年全年的产量达到了980万吨附近,相比2006年的310万吨,增幅高达46.3%。 但郑俊林同时表示,我国化纤产业上升通道并非完全堵塞。 “一部分产品受到原材料涨价影响,还是可以提高价格的。”他举例到,比如丙烯腈这种产品,作为腈纶的上游,去年腈纶大幅扩产,丙烯腈的扩产就未能跟上,所以今年丙烯腈的价格还可能走高。 2007年,我国化纤制造业完成投资额达到271.44亿元,同比增长26.9%。他预计,国内的化纤投资还会保持稳定,今年化纤产量增长13%左右,进口量增长11%达到98万吨左右,同时出口量增30%(约为200万吨左右),利润预计在130亿到140亿元上下。
|